橄榄球鞋和足球鞋到底有神马区别?

鞋帮

在足球场上,包括门将在内的所有位置都对灵活性有着一致的要求。而橄榄球则不同。因此,足球鞋往往以低帮为主,在保证脚踝的灵活性同时减轻球鞋重量。

橄榄球则会分为“力量位(Power Position)”与“技术位(Skill Position)”,两者在身材要求、打法要求、能力要求几方面都截然不同,细分下去亦然。

力量位,一般为锋线球员,他们对于全面的灵活性反而不会有要求,他们更希望的是侧向移动对于脚踝的支撑,因此锋线球员对于战靴的选择都是高帮。

技术位,包括四分卫、外接手、跑卫、防守后卫等。小、快、灵是主流的特征,因此他们对于灵活性的要求也偏高,该类鞋款则会以中帮为主。而更极端的低帮,也正如Kobe系列带领了篮球鞋的低帮风潮,橄榄球鞋的这波改革春风也引领起来。

结 构

两者的结构设计都需要满足晴、雨、雪不同天气需求,这毋庸置疑。足球鞋底整体而言会更轻、更薄。没有中底结构,这样能让运动员双脚更加贴地,也就是俗话说的“脚感”或者“球感”。近年来,就算是Boost和Zoom科技的“入侵”,目前来看,噱头成分过大。

我们再来回顾鞋底的那张图↓

整体的结构上,橄榄球鞋更复杂、更厚实、更重。这是因为在降低重心的同时,还需要考虑在身体接触中的稳定性。这方面设计与篮球的理念十分接近,毕竟篮球的crossover技巧在橄榄球同样奏效。

橄榄球鞋也存在无中底设计,但其拥有的中底技术含量远高于足球鞋。从最早的Cage Zoom进入Michael Vick签名鞋中,到与时俱进的采用Lunar中底。

材质

鞋面上两者的材质选料上都十分相近,橄榄球鞋会稍微考虑到抗扭转性,使用更多的皮质,同时外底上翻也会更多。

鞋面上的结构,橄榄球鞋也曾和足球一起赶过编织鞋面的时髦,刚刚在鞋帮中并未提到“袜套大仙”Nike,不少读者应该会奇怪,其实现在他就出现了!

Nike也曾在Vapor Untouchable TD上运用了风靡一时的Flyknit+Flywire的组合。一出世确实惊艳了世界,不过一点涂层厚度或许无法提供支撑,职业球员也没有对此很买账。借着篮球鞋FF配置的退潮,该组合在橄榄球鞋也不过是昙花一现。

结 语

足球鞋可能是最为多功能的cleats,橄榄球、棒球、曲棍球都能应用到。但没有“定位钉”是一大安全隐患。足球鞋的轻量与绝对低帮是最大特点,能提供很好的灵活性与场地感。

橄榄球鞋的鞋底更为复杂,鞋钉可能也会更长一些,方便于加速和变相。鞋面也会更加考虑到安全性,尤其是被踩脚的风险是足球容易被忽略的设计因素。橄榄球鞋的功能性也更为具体。

橄榄球鞋和足球鞋都穿过的大兄弟讲讲嘛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